《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心得体会

【来源: | 发布日期:2017-10-17 】 【选择字号: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这本书,使我对我们党的总书记、我们的国家主席的过去和现在有了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对十八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无论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决心。我们都知道,习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从一名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一名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一名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他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他都当过。这些重要岗位的历练,这些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对他后来担当重任、继往开来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读《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这本书,学习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感人故事,学习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和采访记着一样,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的冲击和震撼,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和升华。下面说说在深入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这本书的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四个方面。

一是习总书记坚持学习主动提升政治素质的执着精神。即使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习总书记也从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就如当地老乡所讲的“他有个针缝的时间都要读书呢”。1969年1月,习近平到梁家河村插队时,带了整整一箱子书。爱看书、爱学习,是梁家河村人对习近平的普遍评价。在他们的记忆中,习近平经常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马列、共产党宣言、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毛主席诗词以及数理化等等在窑洞里的时候,习近平趴在炕桌上、炕沿上写字,吃饭也常常拿着书看。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搬一块石头坐在石头上,趴在磨盘上写。总书记在贫困乡村待了将近7年的时间,他把那里当做课堂和学校,一面艰苦的劳动生活,一面孜孜不倦地学习,通过书本充电、在实践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才干。习总书记1974年1月在梁家河村入党,他曾激动地说过“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我们要总书记那样,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提升工作能力,明确政治方向坚定政治信仰,排除各种干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习总书记不怕困难积极适应艰苦环境的吃苦精神。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作为城市长大的孩子,生活上他要过农村的“四关”即“跳蚤关、饮食关、思想观、劳动关”,实在不易。刚开始,习近平身上带着被跳蚤咬的又红有大奇痒无比的包,嘴里吃着粗糙难咽又没有油水的玉米团子高粱团子甚至糠团子,却和张春富他们一起在基建队干着打坝修梯田这样最累最辛苦的活。每天他起的很早,鸡叫头遍天还没亮就起来了,习近平用架子车拉土,还一起干砸夯活。农历二三月的时候,陕北冰雪刚刚融化,寨子渠打坝,习近平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在物资极度匮乏、生活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的乡村,当年的习近平与乡亲们摸爬滚打,主动适应艰苦环境,积极投身各项生产建设和实践,不断改造自我,把自己融入在乡村之中。今天各方面条件5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交通便利、信息通畅、环境优化,各方面都非常好了,我们更需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我所从事的行政体制改革而言,简单好干的、容易推动的,前些年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情,也就是改革的深水区,我们要学习总书记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攻坚克难的决心和魄力,找准工作目标和重心不断提高破解问题推动工作的技巧和能力,深入推动我市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工作。

是习总书记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心贴心的公仆精神。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将近7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当社员还是当村支部书记,他始终和乡亲们一起住窑洞,一起睡土炕,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啃着窝窝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论家长里短、“掏心窝”交流,向乡亲们学习和请教,自觉地缩短与乡亲们的心理和情感距离。刚到农村时说话老乡听不懂,就说“害怕”,他就懵了,跟你说话而已,你害啥怕?后来才知道,农民说的是延川方言“害不哈”,是“听不懂”的意思,习近平就找机会抓紧学说老百姓的土话,学会陕北方言,以后与社员交流起来就没有语言方面的障碍了。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推荐读清华大学。回北京上学那天,全村没人上山干活,排了很长的队伍送他,足足送了十多里路,还有十几个人硬是坚持步行60多里送他到县城这样的情景感人至深,这样的依依不舍、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就是在今天也很少见到。只有生活在群众中,真心实意地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心贴心”地增进交流和信任,才能让群众了解我们、信任我们、支持我们我们才能了解到群众的真实心情和实际需要,才能精准为民解困,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是习总书记关注民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担当精神。志当存高远,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近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他自费跑到四川绵阳实地考察做饭照明,寻找既方便又卫生廉价的沼气池建造技术。从四川回到村里后,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并先建好第一口沼气池,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时,乡亲们从心里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子多。70年代初,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号召,在时任村支书习近平的带领下,建沼气(池)60口。又一次,习近平在街上碰见了一个讨吃老汉,听说他是爸爸过去的一名卫士,就把自己身上的钱、陕西省粮票、全国粮票都一一掏光,给了那个老汉,还把自己的外套也脱下来给了人家,这在当时文安驿集上都轰动了。古人赞美慷慨助人、仗义疏财的人有“解衣推食”之说。而习总书记在当时自己尚身处困境之时,仍能够做到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多么难能可贵,他的人格和胸怀令人感佩。总书记始终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关注民生需求放在第一位,用实际行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从点滴处入手改变农村面貌。我们要向习总书记学习,丢掉幻想,踏踏实实要甩开膀子加油干,真真为社会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

  总书记说,知情的七年是他受益终生的七年。我也想说,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中的感人故事,同样让我受益终身。

编办概况